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六稳六保工作专题>六稳>稳就业>执行落实情况>详细内容

全市稳保就业工作情况

来源:请输入该信息来源单位 发布时间:2020-05-28 00:00:51 浏览次数: 【字体:

      一、总体就业情况

      汇总省市统计、社保、工信等部门的数据,我市适龄劳动力人口约491万人(农村劳动力401万人、城镇劳动力90万人)。全市整体就业人口为341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累计转移就业233万人,城镇从业人员82万人,市内规上企业用工26万人,分别占比68.3%、24%、7.7%,余下的150万为服役、在校生、病残等困难人群、务农人口、无就业意愿人员。

      目前我市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呈现出“一个增加、二个恢复、三个转化”的态势。一是根据省5月份最新监测数据表明,我市转移就业人数为239.9万人,较去年增加了近30万人;二是随着市内二、三产复工复市,市内就业基本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灵活就业人员主要是餐饮服务业基本复业复工,并呈现就业领域快速向网上经济扩展的新趋势。我市节后选择市内就业人员约32.5万人,其中约10.2万人从事生活服务业,19万人在中小微企业,5.3万人在与外贸有关的产业链从业;三是疫情催生了一批兼具创业与就业的新兴行业、灵活就业领域更宽泛。如专车司机、快递物流、外卖小哥、网络中介、电商微商、网络红人等新型职业,吸纳从业人员18.2万人,成为一种新的就业渠道;涉农经济实体吸纳就业增长加快,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催生了一批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园区、农村电商等,全市返乡创业人员已达16.5万人,创办市场经营主体8.85万个,带动就近就业68.7万人;从5月25日周报统计看,全市新返乡未外出农民工15882人,较上周减少了4575人。其中临时有事占比58%,企业减员14.9%,重新选岗17%,返乡创业9.8%,务工人员的流动性、弹性就业比例、创业人数增加较快。

      通过综合分析,我们感到:疫情直接导致原有的就业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从业人员正在从外出务工和制造业两个聚焦点快速转向一二三产分散式就业,新业态、新岗位、新领域就业机遇更加明显。

       二、面临的主要任务

      通过近两个月的努力,市县两级基本完成了市委提出的“应外出全外出、应就业全就业”的工作任务,目前面临主要工作任务有四个:一是外出务工人员稳岗创收问题。去年全市可查务工收入为470亿元,是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主要的经济来源,今年首季务工时间推迟近2个月,务工收入明显下降。二是市内行业企业用工保障问题。由于我市劳动密集型企业较多,薪酬较周边低500-800元以上,我市中小企业如何招到人、留住人方面任务繁重。三是特殊群体就业安置问题。今年我市大学生、复退军人就业、残疾与失业人员再就业、贫困劳动力和新返乡人员等就业群体。其中两大群体是:市内6所高校毕业生32940人,商丘籍高校毕业生44166人,加上去年尾留未就业和再就业毕业生,需介绍就业总数约8万人,今年预计回市报到即市内刚性安置人数约2.1万人;今年失业人员再就业任务1.3万人,已完成9533人,占比63.3%,剩余工作量还较大。

      三、下步工作打算

     1.认真落实市委提出的“稳、促、扩、保、增”总体工作要求。一是鼓励企业多招人、多留人、不裁员、少裁员,全面落实“免、减、缓、增、补、返”各项政策,加强援企稳岗具体措施,通过保企业保就业。二是努力扩大企业参保率与覆盖面,规范企业用工,解决好中小微企业扶持服务瓶颈问题(5月份在不征只发前提下,我市已发放企业养老金12.7亿元,减负政策从6月将持续到年底,灵活就业人员中低收入实行社保自愿缓返)。三是具体落实好“两办”下发的保就业方案明确的29项重要措施,把工作重点放在扶持中小微企业生存发展上,并进一步增加就业优先政策具体措施,做到“促就业措施应出尽出、拓岗扩岗办法能用尽用”。

    2.加大重点群体就业保障工作措施。通过回归农业稳定一批、工程项目吸纳一批、创新业态培育一批、扶持创业带动一批、公益岗位安置一批,全力稳定我市就业基本面。通过“引才入商”工程,畅通体制内外人才流动渠道,支持引导人才合理流动。通过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青年见习、基层成长计划,统筹实施“三支一扶”、政府购岗等基层项目,多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目前,全市人社系统形成了8个专项计划,即:加大援企稳岗措施稳保就业专项、加大扶贫措施稳保贫困劳动力就业专项、加大扶持服务力度稳保大学生就业专项、加大招才引智措施稳保高层次技能型人才创业就业专项、加大引导培育措施以创业带动就业专项、加大政策支持拓展灵活就业稳保就业专项、加大以训稳岗措施稳保就业专项、加大职介宣传力度营造稳保就业良好氛围等专项行动。通过明确任务、职责、措施,分阶段、按需求集中力量保就业。

     3.强化“东稳西引”跨区域劳务合作。深化与浙江宁波、湖州、金华、温州、昆山、宁德、威海和新疆等17个重点地区的长期劳务协作,建立工作站、服务点,在招才引智、招商引资(双引双招)、乡村振兴、行业企业互联互通等方面扩展合作范围,通过要素共享、市场互换,稳定外出务工人员就业与创收。

     4.突出以创业带动就业。主要是发挥我市6个县(市)均为国家和省级返乡创业示范县的平台作用,重点推进“双乡、双业、双雁”行动,开展行业引领型、产业聚合型、三产联动型、能力带动型多层级、多品类创业活动。以政策措施化,措施具体化为总要求,进一步做好政策集成和引导,在全市形成创业带动、稳定、吸纳、扩展就业的新格局。

     5.催生新业态扩展就业。按照市委“化危为机”工作要求,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和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培育扶持更多的劳动者从事特色养殖、农村物流、电商等经营主体,在跨界配置农业和现代产业要素中植入人力资本。把工作重点放在多领域扩展灵活就业上,在鼓励企业间开展用工调剂,实现共享就业的同时,支持餐饮、文旅、家政、养老、快递、路边市场吸纳就业,支持劳动者依托各类平台就业。

      此外,按照市委要求,强化底线思维与风险防范,加强就业预警监测。依托我市现有的定点村务工就业监测、失业动态监测和企业用工监测网络,及时掌握企业用工需求变动,坚持一周一报,发挥好就业风险防范领导组的作用,做好系统预警、动态预警。


分享到:
【打印正文】
robots